尾門是所有車身部件里最復雜的部件之一,防撞梁、玻璃、密封條、隔音層、揚聲器、門鎖、感應器等零部件都集中于此。若長期大力關門,可能會造成鉸鏈松動,玻璃也容易移位和變形,傷及車內各個塑料件的連接,造成卡扣間松動產生異響,對尾燈、感應開關也有損傷。電動尾門從開啟關閉輕巧且平順,從根源上避免了此類問題的出現,并且顯著提升用戶的使用便利度以及品質感。
那么這樣一套系統究竟是如何運轉的呢?下面就跟著我們,從設計師的視角來一覽電動尾門系統的真面目。
一套完整的電動尾門系統通常由驅動機構、控制模塊、感應防夾邊條、電動鎖模塊等組成。
目前驅動機構主要分為:Sector -擺臂式和Spindle-撐桿式。
Sector -擺臂式驅動一般整體布置在車身D柱區域,通過支架的形式固定在鈑金上。通過電機、離合器輸出,驅動擺臂旋轉,帶動舉升連桿作動,連桿通過球銷或是球鉸支架與尾門相連,將力傳達至尾門,從而達到舉升、關閉尾門的目的,是一種經典的舉升尾門驅動機構。在設計布置時,空間上需要考慮擺臂、連桿與內飾件、密封條等周邊零件的運動間隙,性能上則需要校核電機輸出能否覆蓋各種極限使用工況。
Spindle-撐桿式驅動安裝流水槽之間,通過上下兩個支架安裝。電撐桿通過電機、齒輪箱、絲杠、彈簧等輸出舉升力,一手扛起了尾門開關的重任。設計布置時,需要考慮整個開關過程中的力矩,手力,軸向力等關鍵參數。相較擺臂式驅動,撐桿式驅動所需的布置空間更小,安裝更方便,工作聲音更輕,整體尾門開關更流暢,目前大部分的車型都選擇使用Spindle-撐桿式驅動。
控制模塊一般布置在尾門內板或是車身D柱區域,盡量遠離風道出風口,擺在干燥區域??刂颇K可謂整套系統的大腦,接收信號、判斷情況、發號施令、實現功能,都是通過這位司令官向各個零部件下達指令。
控制模塊會通過整車網絡的CAN通訊收發應用報文,通過對整車狀態的信息,如設防、檔位、車速、溫度等狀態,來判斷對尾門驅動系統下達何種具體的指令。設計師會從用戶的角度出發,鉆研最安全、最便利的策略,將其全部集成于這小小的的控制模塊之中。
裝在尾門鈑金內側的感應防夾邊條可能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零件。防夾條作為電動尾門安全性能零件,正如他的外表一樣低調,默默的履行著他的職責。防夾條一般可分為全段式和半段式,在關門過程中,一旦遇到了障礙物,其內部的導電橡膠材料會將這一信號傳導至系統中,尾門即會停止動作,確保用戶的安全。
如果說控制模塊是尾門系統的大腦,電撐桿是四肢,那么電動鎖模塊就是整個系統的眼睛和耳朵啦。鎖體根據尾門不同位置和狀態傳輸出不同的信號,因此必須精確、到位。同時,尾門鎖體的電動吸合功能,保證了尾門關閉輕巧且安全緊閉。
在大致了解了電動尾門系統的組織和運轉機理之后,接下來介紹一下尾門的操作方式有哪些。
1、 Touch Pad開關
在整車處于解鎖狀態下,點擊尾門上的Touch Pad按鈕,尾門就會電動打開,這也是最常用的開門方式。PS. 若整車處于設防狀態,則通常需要攜帶鑰匙在尾門附近才可打開尾門。
2、 內飾板開關
內飾板上的按鈕一般可以執行雙向動作,既打開和關閉均可通過其進行操作。除此之外,在開啟和關閉的過程中,通常再次點擊內飾板按鈕可以讓尾門懸停在當前的位置。
3、 鑰匙開關
車輛遙控鑰匙上的按鈕可以實現遠距離開啟/關閉尾門的功能,一般會分為長按按鈕或雙擊按鈕兩種模式。
4、 車內開關
車內按鈕一般會布置在頂棚閱讀燈、側門內飾板,儀表盤上等位置。便于用戶在車內進行操作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越來越多的電動尾門具備了開啟高度可調功能。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使用習慣,通過車內的高度調節開關或是顯示屏上的調節系統,對尾門開啟高度進行調節。
5、 腳踢感應Kick-sensor
很多女士可能都遇到過這樣的尷尬,每當從商場開開心心掃貨完畢,雙手提著無數個袋子準備開車回家的時候,卻騰不出手來開尾門,還要先把東西放下再掏出鑰匙開門,一點都不酷!而具備了帶有腳踢感應功能的電動尾門,只要在后保險杠附近輕輕用腳一掃即可打開尾門,絕對不失優雅風度。